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工程機械作為裝備制造業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近20年的黃金發展期中,帶領副產業迅猛發展。細數工程機械各制造基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榮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之后,徐州工程機械的發展腳步更為清晰:以徐工為龍頭,國資、民資、外資齊頭并進,同時以提升核心技術為抓手,逐鹿國際舞臺。除了徐工集團;還有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徐州利勃海爾有限公司、徐州羅特艾德回轉支承有限公司和徐州美馳車橋有限公司等10多家獨、合資工程機械制造企業。
打造國家級高新區目標瞄準德國魯爾
目前徐州銅山區內已建成機械制造企業100多家,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機械產業為主的現代制造業集群。世界500強企業阿文美馳車橋、ESCO耐磨件、肯納金屬、約翰迪爾、中國最大的數控機床研發制造中心環球鍛壓、徐州徐挖機械等企業紛紛入駐,為開發區鍛造了從配套件到整機的工程機械產業鏈條。
做大徐州工程機械產業,徐州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銅山融入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老大--徐工集團,與徐工集團進行差別化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磨合,已經成為徐工集團的最大零部件供應基地。2011年初,投資過百億元的徐工重卡項目成功落戶徐州高新區,進一步增強了工程機械產業的集聚發展能力。也因此,銅山榮獲“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稱號。
根據銅山區委常委、徐州高新區主任吳寶劍的介紹,徐州市委、市政府的目標是三年內將徐州高新區打造成國家級高新區,并在科技投入、產業布局、政策引導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優化和重新調整。
談到徐州高新區之所以選擇發展以工程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業,吳寶劍說,首先,從整個徐州市來說,裝備制造業有很好的基礎,目前已經是徐州市三大千億元產業之一,相關產業鏈已經相對完備,尤其以工程機械為代表,已經具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較高的市場認可度。其次,徐州市政府對這方面比較重視,江蘇省也頒布了“加快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政策”,對工程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按照主動融入徐工集團的思路,積極發展與其配套的相關企業,以此來引領經濟的騰飛。
江蘇常州
江蘇省可謂工程機械大省,常州是緊隨徐州之后的工程機械行業生產基地,中國第二大工程機械企業集團--常林集團所在地。1994年開始,公司先后與韓國現代重工業株式會社合資建立了“常州現代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現代(江蘇)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與日本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合資建立了“小松(常州)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三家合資企業投資總額合計26698萬美元,注冊資本合計12000萬美元,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挖掘機、大噸位裝載機、自卸車等工程機械產品,產品投放市場后銷量位居行業前列。2004年,公司又在馬來西亞合資建立“常林(馬)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將常林的工程機械產品生產、銷售進一步向東南亞延伸。通過合資合作,一方面公司取得了較好的投資回報,另一方面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現代化管理,促進了公司產品技術升級和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確保了企業自身快速、健康的發展。
常州處于我國制造業最發達的“蘇錫常”產業帶最北端,以常林及外資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為依托,常州市政府把工程機械作為支柱產業之一加以重點支持。因此,常州有非常好的工程機械投資環境,國際著名工程機械公司紛紛到常州投資設廠,常州也成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工程機械制造基地之一。
湖南長沙
“十二五”期間,長沙市將致力于打造“世界工程機械之都”,力爭到2015年,長沙工程機械年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
湖南工程機械異軍突起,并且超過江蘇、廣東,坐上全國工程機械行業“頭把交椅”.長株潭地區更是聚集了一批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其中僅長沙就孕育了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三家工程機械龍頭企業,通過同臺競爭,將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泵車、履帶起重機等產品的研制一步步推至世界前沿水平。
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企業30多家,配套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總產值去年突破1100億元。今后,長沙市將在政策、規劃、資金、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加大對工程機械產業的扶持力度。長沙在工程機械領域崛起的歷史,與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一大批科技企業的發展與崛起歷程息息相關。
其中,中聯重科在湘日誕“雙子”--投資約40億元的中聯重科中小噸位汽車起重機工業園、投資6.2億元的中聯重科德山液壓產業園奠基。前者主要為解決行業產能瓶頸,后者著眼于根治工程機械行業“短腿”,確保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在成功跨越1000億元大關后,“十二五”期間,繼續發力,保持健康、快速成長。根據預測,中聯重科兩大新建產業園區達產后,有望帶來超過100億元的規模效益,同時為社會創造逾4000個就業崗位,并將為長沙孕育出首個規模過千億的企業航母。截至目前,中聯重科在湖南、上海、陜西以及意大利米蘭等地的專業園區,已成為“長沙制造”的重要基地,中聯重科據此成為在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城市環衛環保機械、建筑起重機械、路面施工養護機械、土方機械、專用車輛等領域頗具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中聯重科氣勢磅礴的產業投資,作為“長沙制造”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收官之筆,意味深長,此舉也折射出長沙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逆勢增長的信心和勇氣。
2010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成為湖南省首個過千億的子產業,規模和效益躍居全國第一,產值占到了全國的23%,全球的7.2%,是全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工程機械研發和制造基地,成為了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市場份額最大,人力資源最集中,國際化水平最高的工業主導產業和工程機械行業翹楚。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62家規模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3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084億元,利潤146億元,這3項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國比重均超過四分之一。
2011年,湖南省工程機械在全國同行業中繼續領先。上半年,工程機械主營業務收入907億元,占全國工程機械的比重達到29.3%,比去年提高4.8個百分點。工程機械規模企業實現利潤133.13億元,占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利潤總額的35.2%,整體贏利水平遙遙領先于國內兄弟省市。
2011年8月初,盡管美國主權債務危機引發全球股市暴跌,長沙3家工程機械上市公司A股市值仍有2100多億元,接近全國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三分之二。
目前,三一重工已將原有混凝土機械領域的領先優勢,擴展到了挖掘機領域,其在挖掘機市場的龍頭地位已經奠定。
而三一重工在占領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加大了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三一重工中報顯示,2011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3.63億元,同比增長79.1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59.39億元,同比增長106.57%.中聯重科中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1.48億元,同比增長50.0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28億元,同比增長110.13%.山河智能2011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88億元,同比增長36.79%.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江麓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經營業績也“逆勢上揚”,截至2011年7月份,該公司塔式起重機銷售量同比增長55%,挖掘機、壓實機械同比均大幅增長。
在行業龍頭的帶動下,一群規模不等的中小企業也順勢而生,工程機械行業的產業集群效益逐漸顯現。目前,中聯重科已成功在H股上市,而三一重工也即將完成H股上市融資,兩大巨頭的實力顯著增強,將加速湖南工程機械進行全球產業布局,從現有產業基礎和潛在技術實力來說,湖南應有能力將長株潭打造成為世界工程機械之都,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高速發展的領跑者。
山東濟寧
山東濟寧,中國推土機行業的排頭兵企業--山推所在地,世界第二大工程機械集團小松制作所和世界上最大的液壓件企業之一的伊頓公司等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也云集于此。特別是2003年山推與小松合辦的山推國際事業園開業以來,除山推、小松山推外,已經有山東歐亞陀機械有限公司等6家外資和多家中資配套件企業入園。這些配套件企業除為山推、小松山推的產品配套外,還為國內多家外資企業產品配套,同時也出口到世界各地。它極具發展潛力,許多外資公司看好濟寧的投資環境,紛紛進駐山推國際事業園。濟寧將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生產及出口基地之一,山推國際事業園也將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地之一。
山東省在中國工程機械最發達省份排名中僅次于江蘇省,位居第二位。品牌企業臨工所在的臨沂、骨干企業山工、德工所在的青州、德州;骨干企業方圓集團及國際著名企業大字重工業煙臺公司所在的煙臺地區,以及眾多中小工程機械企業所在的泰安、濰柴所在的濰坊、山東鴻達集團所在的萊陽等都是工程建設機械比較集中的地區,還有遍布全省的毛坯件及齊全的配套件生產企業。
廣西柳州
廣西柳州作為西部老工業基地,多年來存在結構性問題突出,對資源、能源和環境的依賴程度較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艱巨等問題。為解決好這些問題,我們把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與柳州實際相結合,提出“三個同步”發展理念,確立了全面實施“二次創業”、努力實現“經濟升級,城市轉型”的發展戰略。柳州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工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以創新驅動工業發展。為此,我們作出了推動“柳州制造”向“柳州智造”轉變、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戰略部署,力求實現技術創新和工業經濟發展的新突破,使柳州老工業基地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方面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按照“創新驅動,內生增長,支撐升級,引領轉型”的工作思路,組織實施四輪“科技創新計劃”以及“雙百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系列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為加快柳州工業轉型升級的強大支撐。“十一五”期間,柳州工業總產值增長了2.1倍。2011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了3000億元大關。另一方面,不斷加大對工業的科技投入,2010年、2011年工業更新改造投資分別突破了400億元和500億元,工業技術更新步伐加快。柳州已成為第二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和首批國家級創新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試點城市,先后六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被評為“2011中國最具成長力自主創新城市”.
柳州按照先進制造業的標準,繼續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推動汽車產業研究開發中級轎車、新能源汽車等新的產品,冶金產業提升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機械產業擴大產品產能、提升產品品牌,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發展,促進產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升級。2010年,柳州汽車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柳州第一個千億元產業;2011年,柳州汽車產量突破150萬輛,一年邁上一個新臺階。冶金產業轉型升級邁出了堅實步伐,2010年,柳州鋼材產量突破1000萬噸大關,產值突破500億元,鞏固了華南最大鋼材生產基地的地位。機械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2010年,全市工程機械產銷突破5萬臺,產值突破200億元。同時,堅持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化工、制糖、造紙、建材、日化等傳統優勢產業,提升產品質量檔次,擴大產業規模。機電儀一體化與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環保、生物及制藥等新興產業也初具規模,為柳州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在推動“柳州制造”向“柳州智造”轉變中,政府部門堅持滾動發展、創新發展,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鼓勵和引導企業從追求生產效率向追求生產效率和生產品質并重轉變,從注重生產環節向注重生產、研發和品牌環節并重轉變,推動企業由規模生產型向規模生產型與技術優勢型并重轉型,由價格優勢型向價格優勢型與產品創新型并重轉型,極大地加快了企業科技進步,提高了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了企業做大做強。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柳州將堅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以加快建設柳州國家高新區為重點,繼續大力推進“柳州制造”向“柳州智造”轉變,使柳州科技進步達到西部地區先進水平,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55%以上,力爭把柳州建設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科技進步示范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現代制造業創新基地。
天津
為推動裝備制造業做強做大,到2015年,天津將建設5個超千億元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和17個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五基地、多集群”的裝備制造業發展格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近日下發的《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說,這5個超千億元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包括臨港重裝產業基地、開發區汽車產業基地、開發區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北辰區機械裝備產業基地和海河下游高檔金屬制品產業基地。
到2015年,這5個基地將實現總產值11500億元。該規劃還明確表示,將依托區縣示范工業園區和區縣資源稟賦,加強區域和行業統籌協調,從完善產業鏈和優化資源配置出發,加強分類引導,做好產業配套,延長產業鏈條,在汽車、機械裝備制造和大型鑄鍛件及高檔金屬制品三大領域,重點打造17個定位合理、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超百億元級特色產業集群。
德蒙空壓機配件網由德蒙(上海)壓縮機械有限公司編輯主辦,總部位于上海,德蒙空壓機配件網擁有全國空壓機配件領域最具完整的電子數據資料庫,眾多品牌的空壓機配件產品,是中國消費者選購空壓機配件產品的重要途徑。
上一條新聞: 整機銷量下滑有助于市場的修整
下一條新聞: 柳工司能潤滑油面向全國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