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械工業行業正面臨利潤下滑、產能過剩、經營難度增大“三重門”。2月13日,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執行副會長蔡惟慈稱,機械工業結構調整已到了緊迫關頭。“與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相比,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回落,特別是利潤增速加快回落,凸顯了行業結構升級的緊迫性。”
蔡惟慈著重分析了機械工業行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一是利潤回落快于產銷,利潤率下滑。2011年機械工業產銷增速和利潤增速均表現出持續下滑的態勢,而且出現了近年來首次利潤增速低于產銷的現象。二是市場需求疲軟,凸顯產能過剩。2011年以來機械產品的市場需求呈現疲軟態勢,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速基本處于20%左右的高位,遠高于前兩年10%左右的水平。同時機械工業重點調查企業統計顯示,累計訂貨同比增幅年底已降至6%左右,明顯低于上年同期30%以上的水平。訂貨不足,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的矛盾,由于供大于求,全年機械產品價格指數表現出下滑趨勢;三是資金使用成本上升,經營難度增大。2011年隨著貨幣政策的調整和資本市場流動性收緊,企業對流動資金的需求超過了市場的供給能力,從而產生企業回收資金困難和融資成本攀升的現象。
蔡惟慈說,效益狀況惡化,經營難度加大,說明機械工業的產業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的變化。雖然在過去一年中結構調整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與當前需求市場更為劇烈的變化相比,這一進展的勢頭仍不夠大,不夠快。蔡惟慈以機械工業對外貿易狀況為例分析說,2011年我國機械工業與德國、日本等裝備制造業強國的貿易逆差分別高達578億美元和492億美元,集中表現了我國在高端裝備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2011年我國機械工業對外貿易雖然實現了約124億美元的順差,但順差主要源于處于產業鏈低端的加工貿易,而在更能反映實際產業競爭力水平的“一般貿易”中,則為222億美元的巨額逆差。而對裝備制造業具有深遠影響的加工母機機床行業,2011年貿易逆差高達134億美元。我國進口數控機床平均單價為21.92萬美元/臺,而出口平均單價僅3.34萬美元/臺。此外,2011年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在汽車總產量中比重下降,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德蒙空壓機配件網由德蒙(上海)壓縮機械有限公司編輯主辦,總部位于上海,德蒙空壓機配件網擁有全國空壓機配件領域最具完整的電子數據資料庫,眾多品牌的空壓機配件產品,是中國消費者選購空壓機配件產品的重要途徑。
上一條新聞: 湖北黃石壓縮機出口產品合格率達到100%
下一條新聞: 我國工程機械制造零部件有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