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哲睿身后的道達爾公司延續著一貫的法國風格,執著、堅定甚至“固執”地推進著中國業務
酷似圣誕老人的馬哲睿好像特別喜歡“和諧”這個詞,不僅常會掛在嘴邊,工作的時候也會謹記。這個道達爾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對各產油國政府都非常友好,在政治詭譎的中東地區無往不勝。在美國制裁伊朗時,他是道達爾在伊朗項目的堅定守護者。
最讓人驚嘆的是,馬哲睿曾經成功地讓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政府在幾大油田的勘探開發合同上讓步。
馬哲睿
“我特別喜歡和諧這個詞,因為通過和諧一詞,能展示出我們在能源領域可能達到的可持續性、可及性、以及必要性。”馬哲睿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
3月18日,道達爾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新聞社三方聯合主辦的全國科普巡展在北京開幕,名字叫做“和諧能源之旅”。
執著的法國風格
2007年2月14日,馬哲睿接過了道達爾的帥印,成為全球第四大石油公司的新一任總裁。
上任滿五年,他很少就“外資進入成品油零售市場”的敏感話題發表“過激”言論。事實上,成品油零售領域的價格壟斷、油源壟斷都在無形之中“限制”了道達爾在中國的躍進。
馬哲睿身后的道達爾公司延續著一貫的法國風格,執著、堅定甚至“固執”地推進著成品油零售以及潤滑油業務。與之相比,荷蘭殼牌則相對高調,常常把總部研究人員邀請來中國,展開各種演講,端坐臺下聆聽的多是中國政府官員和各大石油公司的高管。
道達爾與中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發生在33年前。那時中國改革大幕初啟。當廣袤的南中國海終于可以聞到些許商業開發的潛力時,西方石油巨頭無不覬覦不已。先后幾十個西方石油公司跟中方接觸,探求合作可能。但巨大的理念差異卻令眾多西方石油巨頭相繼退出。
留下來的是法國人。雖然那次合作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徹底進行下去,但道達爾公司承擔起了培訓中方人員的責任,直到中方獨立作業,也把平臺設施無償交予中方。
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油價跳水,經濟低迷不前,巨大的營收壓力讓石油巨頭們紛紛削減投資計劃。
然而,道達爾卻毫無減投打算。面對波濤洶涌的金融危機,馬哲睿率領的道達爾并沒有將心思放在預測油價上。相反,控制成本,增加產量卻成了他最好的選擇。雖然最終四季度受到影響,當年的成績單上仍然令人驚喜。
2009年,道達爾設定了18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基本與上一年度持平。
“我們在中國開展業務不僅僅是人在那里,而且要成為中國的一個真正合作伙伴,道達爾在中國的業務發展不僅限于某一個地區而是整個中國。道達爾很大,但相對于中國來說卻很小,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一點就不會試圖進入中國。”馬哲睿曾說過。
作為這一系列合作的促成者和見證者之一,馬哲睿本人同中國石油企業的高層人士保持著良好的個人關系。一次,他和一家中國油企的領導人會面結束后,對方問:“我能不能做一件讓你意外的事情?”馬哲睿應允后,對方竟然伸手摸了摸馬哲睿嘴巴上的大胡子。
道達爾謀變
國際范圍內,道達爾、殼牌都是頂級公司,但是,在中國成品油零售領域,他們還只能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做配角。
外資身份的道達爾,想在中國的能源市場有所作為,絕不能單打獨斗,而要講求合作。這種合作的顯規則之一,便是尋找中國石油企業,形成緊密的關聯。
“一般地說,我們希望能夠和中國伙伴合作,一起看有沒有共同盈利的機會。”談到中國市場的開拓,馬哲睿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如是說。
2006年,道達爾在中國成立全資子公司——道達爾勘探與生產(中國)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聯手開發內蒙古蘇里格南氣田,雙方就該區塊簽訂了為期30年的產品分成合同。
該項目的開發由中石油作業并承擔51%的投資,道達爾將承擔其余49%的投資并提供技術和項目管理的協助。該氣田預計將在今年投產,在合同期內,蘇里格南氣田的預計產量將達到4.4億桶油當量。
在與中國油企合作建煉廠的過程中,道達爾一直努力尋求突破。2009年3月,道達爾將加拿大“北極之光”油沙項目10%的股權出售給中石化,使得中石化在該項目中的股比達到50%,與道達爾平起平坐。這一決定,固然有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實現瘦身的意義,同時也被認為有向中國石油巨頭示好之意。
2012年3月13日,科威特石油集團公司發表新聞公告,宣布該集團下屬的科威特石油公司、科威特石化工業公司與法國道達爾公司就在中國的一項石油煉化項目合作簽署諒解備忘錄。至此,法國道達爾公司已經基本確定將入股位于中國廣東湛江的中科煉化項目。
“簡單來說,我們要投資的是一體化項目,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工業部分,一個是銷售部分。這樣是為了使我們的工業項目能夠有盈利的空間。”馬哲睿心情不錯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中科煉化項目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石化合資項目之一,總投資590億元。該項目初步計劃煉油部分2014年底建成、2015年投產,化工部分2015年年底建成、2016年投產。
“我認為在國際石油公司之間的這種合作,能夠使大家交換彼此的知識和能力,沒有什么東西是獨家的秘密,大家必須要互相地分享,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馬哲睿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當然,道達爾與中國合作的項目更多的還是集中在中國的領土之外。
3月15日,英國圖洛石油公司與中海油、法國道達爾公司就開發烏干達境內的阿爾伯特湖區的一處油氣項目展開談判,該項目預計總投資額可能會超過100億美元。
力推“頁巖氣革命”
“我們要向這個世界提供更多的能源,除了要發揮我們核心的能源,也就是油氣之外,我們也要在非核心的業務上繼續發展。比如說通過開發新的技術或者是開發新能源。”馬哲睿說。
高速發展的經濟把中國推高到世界能源消費大國的首位,以石油為例,2011年對外依存度達到56%,這也給國際上一些“中國能源威脅論”的觀點留下了口實。
“只是單獨的指責誰是誰的一個威脅,這種一國威脅論的說法,是作為一個世界公民不能接受的。”馬哲睿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對于深深涉足中國市場的世界能源巨頭來說,此類問題不像是挑戰,更像是機遇。因為,對于中國未來的能源需求,馬哲睿和道達爾有自己的打算。
相對于中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來說,如何清潔高效地使用蘊藏豐富的煤資源,同樣是重要的能源問題。雖然煤化工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產能過剩和結構調整行列,但道達爾從長遠的發展戰略考慮,仍在繼續推動在華啟動大型煤制烯烴項目。
目前,由道達爾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共同投資的年產8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這是道達爾與中電投集雙方優勢建設的目前世界最大的同類項目,也是在兩國元首見證下簽署的兩國間的合作協議。項目估計在2015年后投產。
實際上,更讓馬哲睿欣喜的是3月16日,中國國家能源局公布了中國的《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其中提出到2015年完成每年頁巖氣產量65億立方的目標。據《華爾街日報》3月18日的報道說,道達爾公司已與中國石化公司達成一項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勘探和開發頁巖氣。
雖然中國落后國際能源領域“頁巖氣革命”,但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中國可開采頁巖氣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為全球第一。這為中國帶來了新的能源希望。
德蒙空壓機配件網由德蒙(上海)壓縮機械有限公司編輯主辦,總部位于上海,德蒙空壓機配件網擁有全國空壓機配件領域最具完整的電子數據資料庫,眾多品牌的空壓機配件產品,是中國消費者選購空壓機配件產品的重要途徑。
上一條新聞: 4月份銷售態勢成為全年通用機械行業發展關鍵
下一條新聞: 中國石化潤滑油澳大利亞網上選油系統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