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雙螺桿空壓機而言,不管什么品牌,同質化現象都非常嚴重,但國內與國外的品牌卻是兩個水平的同質化。不得不承認,很多“血統”純正的知名大品牌,他們在同質化的同時是有區別的(由于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說明各個品牌產品之間的具體差異,而是討論“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這個主題,所以詳細的差異化區別,本文不詳細評述).而國產空壓機品牌的同質化嚴重程度更深一些(關于空壓機制造上的采購體系、制造能力、成本控制及其它方面的問題,本文亦不做討論)。
本文的討論范圍僅限于產品開發設計本身,同時,本人也只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所以不保證討論內容的完整性。
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歷史已經翻過去了,過去一段時期由于旺盛的經濟形勢給我們空壓機行業帶來了或大或小不同程度的繁榮,也讓我們大大小小的制造商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利益。但如今市場已經不再是當初的粗放型增長市場。同質化,在市場需求旺盛時期不是問題,現在卻成了各品牌至關重要的問題。此時,我們還能繼續寄希望于“價格戰”取勝嗎?!
成本控制,是所有企業都必須直面的問題。就產品本身而言,設計就決定了產品的成本。我們這么多大大小小的生產商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設計開發部門呢?雖然抄裴后的二次設計也叫設計。
熟悉國產品牌空壓機不同品牌產品結構的朋友,相信一定會說,“除了外殼和顏色不同外,很難看到什么特別之處”,我與你們的看法一致。熟悉目前進入國內的大品牌的朋友或許會說,“他們的產品相對來說結構上不同點較多”,我部分贊同。如IR、SUIIAIR、GD代表關系螺桿空壓機的設計風格,AC和BOGE代表著歐系的設計風格。我們可以看到美系空壓機從機殼外的控制面板到機內的控制系統很不一般,內部的主要閥件結構與控制管路等也是如此,你能認為他們之間的同質化很嚴重嗎?我不這么認為。他們相同之處在于選擇了大同的解決辦法,但選擇了不同的路徑,這就是他們的不同之處。比如說,同樣是進氣調節控制,一些品牌可以選擇氣動/液壓/伺服控制三種控制方案,而另一些則選擇普通氣動控制方案,即便他們之間變容壓縮控制選擇的方案都不一樣。在內部其它設計也是如此,比如驅動上,同功率的不同機型,有皮帶(單根或者多根)、帶聯軸器的齒輪箱、不帶聯軸囂的齒輪箱等多種方式。歐系代表一種相對簡約的設計風格,相對于關系產品,他們在控制上的設計差別很大,在內部布置上的差別也很大。由于設計的不同,我們可以看到美系、歐系、中系產品整體性的差異。
差異化對銷售有利,設計不僅僅決定了產品的成本,還決定著產品的質量和維護成本。
把產品賣出去,是一種能力;把產品賣的多、價格賣的高是另一種能力。賣的多賣的高,這不完全取決于銷售人員的銷售能力,除了品牌影響力外,也與產品本身密切相關。
銷售人員的銷售策略能否成功,取決于不同項目的整體條件的把握和應用。關系,是我們這片大地生意成功的最重要要素之一。那么“關系”是什么?怎么傲到你比你的同行與客戶有更好的關系(采購決定人是你親朋好友,而且產品價值只有十多萬這樣的偶然事件,不在本次討論之列)?關系,就是客戶信任你的產品和背后的品牌,但不是你。或許大家并不同意我的看法,因為這樣的觀點非主流。如若不信,可以給你的客戶賣一個品牌的
空壓機后,再賣一個同級別的另一品牌給他試試。或者你可以想象一下,當你去市場買一個碗時,你是因為相信大賣場的售貨員才買他的碗,還是你更相信去知名的大超市買碗更讓你放心。顯然,你不是因為相信超市里的售貨員而去購買碗,而是你相信的是你對碗的品質和銷售方品牌價值的肯定。同理,客戶與你的關系比與你的同行關系更好的原因是:客戶自認為選擇你的產品更有“保障”,因為你的策略更符合他的購買設想。
成功的銷售策略就包含著產品的技術性能與差異化的特點,這都來自于產品設計。品牌的塑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產品這個媒介起著核心作用,包裝的再好,如果是草包,終歸還是草包!
設計如此重要,為什么你的企業生產出來的東西如此一般呢?答案是:人、研發管理和觀念。
作為一家空壓機生產企業,你更愿意相信什么樣的人才?是最有才華的設計開發工程師?知名大學畢業的、專科畢業的、經驗豐富的、高學歷的?大家都這么認為,你也沒什么不同意之處,所以你的產品和別人也沒什么不同。你要求你的人力資源經理盡量去尋找這樣的人才,你的人力資源經理也許很干練地幫你物色到了,但你的產品設計、生產出來后有什么不同嗎?你的
空壓機銷售人員向你回饋過新產品的“殺傷力”嗎?你的銷量和口碑都上去了嗎(口碑好壞最早的來源不是客戶而是同行)?也許企業已擁有了能工巧匠,但問題是“效果似乎依然不明顯”,那么問題就不在他們身上,而在企業身上。你是如何設計研發管理流程和制度的?在新技術、自有產品和同行產品的優劣,自己的研發設計團隊知道多少,又能掌握并熟練應用多少?
銷售人員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訂單和同行的商務情報,還有產品的差異;服務維修人員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服務利潤和用戶反饋,還有自家產品的缺陷;代理商不僅僅幫助企業提高市場占有率和本地服務,還帶給企業的用戶感受、產品缺陷和同行的商務與技術情報。在企業產品研發管理流程中,他們有說話的機會嗎?設計開發源于市場,不是來自辦公室。人才的選用要有專才,也要有通才。靜止的專才雖合乎企業的“忠”文化,但失去了市場的靈動;流動的通才,雖逆于傳統,卻深知市場的深淺。企業如果要的是持續的競爭力,那么,保守停止的忠心寧可不要。
空壓機企業需要流動著前進,才會有變化漸進的產品。企業之間的競爭在于產品,產品競爭在于人,人的競爭在于流動,流動在于管理,管理決定成敗。